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

【掀日記】都市佬

沒有留言:
 

「要記得自己去買水果吃,不要懶惰,身體打壞,沒人睬你‧‧‧」離家前,媽媽一面碎碎叨念,一面將各式切好、裝袋的水果塞到我的包包內。與所有必須離家久待台北城的遊子一樣,聽媽媽唸經心中總雜揉著「好啦」的不耐,以及莫名的感動、安心。

然而,周日晚,我沒有北上,反而攜著滿袋水果,跳上火車往南行。近來,我為了要編寫關於苗栗苑裡傳統文化的藺草編織、女性勞動者的故事,以及參與在地社會抗爭,定期往返苑裡台北間。
當晚,我與夥伴約好拜訪一位熟識的苑裡阿姨。初到時,我和阿姨的孫女單獨坐在客廳,便借花獻佛地打開袋子問小孫女說:「要不要吃水果啊?有桃子喔!」

小女孩害羞地拿起蜜桃說,好,謝謝。咬了一口,她點頭說好吃,「是誰種的呢?」
是誰種的呢?

一時之間,語塞。

「超市買的。」我僅能窘迫地回答。

看著小女孩的眼睛睜得老大,似乎努力在理解我的話。再頓了一下,我慌亂地解釋:「城市沒辦法種東西,是去超級市場買的蜜桃,也不知道是誰種的。」說完自己倒是恍然大悟地笑了,跟小女孩補充說,城市沒農村好,住在城市的人吃得東西都要用買的,沒辦法自己種的,家門外就是馬路了,沒有田啊。

這時夥伴Y和阿姨從內廳走出來。我分享了這段對話。大夥們開始討論著食物的「城鄉差距」,食物離城市餐桌的距離遙遠而陌生。然而,食物卻是我們維生所必須,且常常承載著我們的文化及各種複雜、糾結的情感。

跟著鄉下孩童一起學了一課。也難怪食安問題那麼多,畢竟住在城市的我們大多只能仰賴超市。櫥櫃中拿起食物包裝,瞇眼翻尋總是很長的有效期限,以及密密麻麻又令人費解的說明;那些「不含」什麼、含「什麼」,鮮豔的或原色系的包裝,誘引我們消費。但究竟什麼是好的食物、壞的食物,我們無從理解。我們信仰著專家,醫生說、營養師說、報章雜誌說,以及各路的道聽塗說。而最基本的食物來源地,種植者,加工過程,都被掩埋在過度的食品包裝和賣場過強的日光燈下。

蝸居城市的人們,歡迎光臨看不見的城市。除了食物的生產我們看不見,我們生活中有太多暗角是看不見的,無論是電力、自來水從哪輸來,居住的大樓下方是否有瓦斯、甚至工業管線通過。便利?還是黑箱?也許都是我們懶得去理解和監督的藉口吧。
---

苑裡掀海風團隊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 
© 2012. Design by Main-Blogger - Blogger Template and Blogging Stuf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