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



苗栗縣苑裡鎮,西海岸臨海小鎮。在相對貧脊的苗栗丘陵地上,苑裡得益於南邊的大安溪,溪流挾著火炎山沖刷而下的砂岩、礫石,形成肥沃的沖積扇平原,成為苗栗的「穀倉」。
苑裡出水,位處海邊仔,風頭水尾,稻又特別怕風吹,因此,地理條件並無特別優渥。但是憑藉著當地農人的智慧、愛護土地的心以及堅持,農人與這片靠海的土地共生共長,也能種植出優質的稻米。



『孝念米』,正是在海邊農人的世代堅持下,所種植出的無毒好米。第二代農夫鄭郁岸傳承了父親的農事及農『識』,不像其他外流異鄉的青年、選擇往都市發展,鄭郁岸執念深耕於家鄉的土地,在海埔新生地的稻田中揮汗勞動,秉持著照顧家人、思念父親的心情,以及友善土地的理念,種植無毒好米。田裏,野草長得比稻禾高,生產量也遠不及投農藥、撒化肥的稻田,但『孝念米』除了讓您吃得安心外,也能吃得到白米最原初的滋味,吃完後舌尖味蕾還會『肖念』著餘韻。


好米,靠堅持。好土,除了農人的用心,也要靠眾人的努力,來守護台灣的好山好水。土地不被善待的問題,除了慣型農法過於輕忽化肥、農藥的副作用,也有政府政策長期忽略農漁業,甚至放任財團在鄉村圈地炒地的危機尤其,近來食安危機不斷延燒,正反映食品生產的過程被企業掩蓋,都市人不熟悉農村真實的糧食生產,使得現代人與食物、土地的關係十分疏離。因而,苑裡掀海風推出無毒的『孝念米』,也邀請您一同關注食品安全,並認識台灣農業及沿海鄉村的土地正義問題,。







台南十一號|本款米種,種於濕度高、砂質土壤的臨海地區。特性:抗伏稻、耐儲存,心、腹白少,透明度高,食味好。




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

【掀冊說農——萬事起頭很重要 之 『孝念米』春耕】
三月總是農忙時刻,因為節氣『驚蟄』前後,就是春耕之始。
『孝念米』農人鄭郁岸一早就卷起袖子,下田開始農事勞動了~
嗚嗚,像這種鬼天氣,小編只想賴在棉被裡啊QQ 農夫真是辛苦!
今天的掀知識,讓我們一起看圖說故事吧~
一起學習水稻田區於插秧前,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呢?
首先,先用耕耘機淺翻土壤,鬆土,讓稻苗可以有舒適的空間生長,台語稱此動作為『滂田』和『打土』。下一步:給水與施撒基肥。水稻田需有足夠的水涵養,且若要徹底深層的翻土,需透過給水來降低土壤硬度。這時鄭大哥也會鋪撒有機肥與外來種福壽螺剋星『苦茶粕』,並透過第二次翻土,將水與土和在一起,也順勢將有機肥、苦茶粕,都翻入土裡,作為將來種植時的基肥。第二次翻土時,耕耘機後方也會掛上『整平器』,就能將剛滂好的田裏土壤壓平,否則田間一高一低,易生雜草。之後,讓田休息一下,靜置1或2天,待泥土稍微變硬後,就可以插秧囉!(擦汗~呼,真辛苦啊)
所以呢簡單說耕耘順序大致如下:
第一次滂田(打土),給水,施基肥及苦茶粕,第二次滂田(打土),整平,再靜置1或2天(讓泥土稍微變硬),然後插秧。
請大家動手點一下照片,就可以看到排好順序的圖片說明囉。
其中要特別介紹最後一張圖,可以看到遠遠的那頭,就是三五成群的白鷺鷥,在鄭大哥昨天剛耕耘完的的水田中,休憩、飛舞。
據鄭大哥說,以前農田周邊經常有上百隻的白鷺鷥,其生性頗兇惡(果然不能以貌取人),國小下田幫忙時,曾被白鷺鷥啄擊,印象深刻。然而,近20年來,因為大眾消費只重視農產品的外表,許多農戶為了要有銷路,紛紛投放過多的農藥,而導致生態遭受破壞,昔日白鷺鷥成群的景觀,已不復可見。也許,耕耘時有白鷺鷥陪伴的感覺,真的很好,因為知道自己種的東西,是與生態共生共享的。
————
有興趣想要訂購用心耕耘的米,支持小農的話,可以在這裡下訂單喔!
『訂購表單』|http://ppt.cc/vBfW

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

【掀農曆『立春』趕春氣】
「立春」為二十四節氣之首。「立」是開始的意思,「春」代表蠢動、萬物生機。
農諺有云:『立春趕春氣』,是因立春之後,萬象回春,田裏、池畔等水面開始蒸發水氣,草木萌芽,春天正式揭開序幕了。此時,農夫們也準備開始要捲起褲管、下田勞動了,開始『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』的生態輪迴。
節氣,是農村的節奏,天與地就是萬物的音樂指揮,人的農村勞動也因而不能性急趕拍子,也不能因懶惰而落拍喲~
除了農事勞動,其實節氣在判斷氣象上,也是很實用的!另外一句農諺:『冬天看山頭、春天看海口』在苑裡也很適用喔~若住在依山傍水的苑裡,想判斷天氣變化:冬天時,要往東邊的山頭看,春天時要往西邊的海口看。若黑雲密佈,就知道我們台灣中北部地區的天氣將要轉為陰雨啦。
有趣吧!朋友們有空就掀掀桌上的農民曆,印證一下祖先透過多年經驗所積累的智慧喲~
PS.這張照片是在秀鑾阿姨菜園拍攝的照片,她的名字叫:花蓮豆~

苑裡掀海風-FB粉絲頁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ketheseawind



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


『苑裡掀海風』

苑裡入冬後,東北季風一路向南吹來,即是為人熟知的「九降風」。沿海居民有句玩笑話,去海邊就等著『搧海風』,被狂暴的東北季風呼呼地搧了幾記巴掌,令在地人頭疼的很。然而,地理條件再怎麼惡劣,萬物自有生機,沿海自有沿海獨特的生態,只是往往不受重視或是為人所見而已。因此,我們認為,條件惡劣、處境弱勢的沿海農漁村,不是只有被動的遭『搧』巴掌、被官商結構玩弄壓迫的份,在地的人與土地也有主動性,也能憑藉自己的雙手,『掀』起海風。農漁村的人民,靠自己的努力與日常生活鬥爭,自在快活。


友善、無毒與手作的價值不在於最終呈現的農產品本身,而在於身心勞動的過程中,相互理解『人』在整體社會中的境況,改變自我與再造新的社會關係。友善、無毒農法及手作勞動不僅僅是個人的行動,更是勞動者本身、周邊的人與環境土地的全面改造。舉例而言,一包無毒米,背後是歷經數年的土地休養,來排除以往慣行農法對土地的傷害;而種植無毒稻米的農田,週邊也必須是無毒的環境,需要許多人與整體環境的共同配合。也許目前我們力量渺小,無法撼動既有的社會制度,但我們耐心潛流,透過每一個小小的、草根性的實踐,來掀起、擾動『人』與『土地』的關係改變。邀請您與我們一同掀起海風,也掀開來談小鎮大小公共事務,更期待掀開我們自己的生命,與土地、海洋和人坦誠相對,如同『苑裡反瘋車』抗爭的初衷:抗爭即生活,生活即抗爭。
 
© 2012. Design by Main-Blogger - Blogger Template and Blogging Stuf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