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落格

Pages - Menu

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

【改變從「土地」與「人」開始,運動回歸「鄉土」與「眾人」】
苑裡掀海風全體團隊有在地工人、農夫和異鄉遊子,還有來自其他地方的大學生,核心成員因過去深度參與過苑裡反瘋車抗爭而結識。
團隊因為抗爭而認識彼此、珍惜那段小蝦米一同抵抗大財團的情誼,並因而更了解這片土地、清楚知道到抗爭肇因於地方及中央盤根錯節的官商勾結,與農漁村的結構性問題。反瘋車抗爭階段性結束後,我們成立了「掀海風」,希望在主流之外,繼續於邊緣中奮鬥出屬於庶民的、地方的、公共的『返鄉』社會運動。
我們在成立之初,與目前主導苑裡反瘋車運動的團體走上了不同的路,雖各奔東西,但我們祝福他們。今天彼此的認知更清楚了,我們也很開心與樂見這個『不同』有被看見。
運動從來不是誰的,而是具有公共性的,許多人關心苑裡,是曾經一起有過的努力。未來我們也期待大家用不同的方式、在不同的崗位團體,一起加油吧~~
苑裡掀海風選擇回歸土地,凝聚地方能量,草根實踐、不走頭人政治,雖然慢,但是『慢』中,我們細膩地理解每個『人』的處境,並串聯更多的人——返鄉青年、在地耆老、大專院校學生、小工小農⋯⋯,讓『我們』得以一起透過具體的行動和勞動,找出解決結構問題的辦法。我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,沒有誰是英雄,唯有人們一起行動,才是社會改變之道。
改變從人開始,而眾人的集結與網絡,讓社會的改變成為可能。
改變從來不快。這條緩慢的改變之路,走來顛簸、總是被笑『憨傻』,但我們掀海風團隊會堅定繼續走下去。因為我們覺得,搞社會運動的道理跟種田也那麼一點兒像:用愛心去耕耘,土地就會給你回報。今年大風大雨影響收成,沒關係,我們樂觀地期待明年的收成,雨後、稻伏,還是依舊捲捲褲管、下田勞動啦~~!
目前苑裡掀海風成立,弄了『勞動合作社』、推廣『無毒農作』與『藺草編織』,並舉辦多場『城鄉交流』與『食農教育』,就是希望能舉步邁向我們的理想,那麼一點點也好,讓苑裡更好。
這一路上,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和愛護。
苑裡各地區有許多也很努力紮根的團體,我們也十分欽佩,也期待能夠在未來與更多關心苑裡的團體,一起為苑裡打拚!(撒花)
苑裡加油!(握拳)
___
★苑裡掀海風近期工作成果分享:
【苑裡藺草懶人包】https://goo.gl/m1dnkV
【老屋重生紀錄】https://goo.gl/VZob3u
【孝念米近期收稻紀錄】https://goo.gl/2JyNN7


更多關於我們具體在做的事,請參考:http://ppt.cc/L96ff

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

【掀新聞──從最近的廢棄物非法傾倒看台灣的垃圾危機】

【掀新聞──從最近的廢棄物非法傾倒看台灣的垃圾危機】
「2015年全台產生736萬噸的垃圾,相當於10.5座101大樓,小小的台灣能承受嗎?
很少有人想過,或者不曾想過,這些垃圾後來都去了哪裡?大家現在所熟知的焚化爐,後續處理所花費的環境成本、耗能以及污染,都是你我所忽略的。」
★垃圾之島網站 http://garbage-island.com/

------
台灣人民最熟悉的經濟指標是GDP。但是除了基低批外,小編要跟大家介紹一個也是十分重要的指標數字,那就是全台「垃圾量」。
系滴~小編沒在開玩笑──垃圾危機,對台灣人生活問題的影響,可能遠大於今年GDP「保一」危機(註:台灣全年GDP達1%)。
通苑地區和台中地區廢棄物非法傾倒的最近有許多新聞曝光,然而,廢棄物傾倒並不是近年才有的問題,台灣成為「垃圾之島」是80年代高度工業化之後的趨勢。
即使是垃圾減量、分類政策推行多年後的2015年,全台依舊產出736萬噸一般生活垃圾,相當於台灣每人每日製造約0.85公斤的垃圾,一周下來,一人就製造了6公斤的垃圾。
而且我們要知道,所謂廢棄物分為「一般生活垃圾」以及「事業廢棄物」,事業廢棄物的量更大,就算不包括廢土、建築廢棄物,就高達了1800萬噸,其中更有高汙染的醫療廢棄物和核廢料等。
在地狹人稠的台灣,這麼多的垃圾,到底去了哪裡?許多不肖業者為了節省垃圾處理費用,選擇非法傾倒,更有甚者,不肖業者為了掩人耳目,以土地整地、改良為由,任意掩埋,有時混入農地、魚塭,造成土壤汙染、甚至危及食品安全。節省了業者的荷包,卻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成本,全民買單。
廢棄物傾倒問題,除了需要中央立法的改進,清楚認定廢棄物定義及主管機關,地方政府也需要積極跨部門查緝環保犯罪、增加稽核人次與頻率,以改善不法情形,像今年初,台中市環保局將與警察局、台中地檢署共同成立環保犯罪查緝小組,組織的整併值得肯定,實際執行如何,都值得苗栗去觀察學習。
但是,最重要的其實是,「我們」共同製造的垃圾量,該如何降低呢?如果我們不接受更多的垃圾掩埋場,如果我們希望下一代人還可以有乾淨的土地、水源與食物的話,需要一同監督政府改善政策、投注資源來正視問題,並且開始了解垃圾危機,並且要知道「垃圾是昂貴的」(沒錯,不能再罵你不喜歡的人垃圾了~)處理一公頃的掩埋費用要花費1200萬元,蓋一座焚化廠要40億元,造成的環境汙染和後續整治成本,更是不可估計。
濱海是最常被當作廢棄物處理場的地方之一,所以各位捧油與苑裡掀海風來一同關注台灣的垃圾危機吧!
★照片來源:我們的島「2006年查獲到的新北市貢寮非法垃圾場」
★【延伸閱讀】
台灣事業廢棄物的故事(影片,八分鐘)
http://ppt.cc/qIczy
爐碴侵農地、毒入水保區 竟無法可管
http://e-info.org.tw/node/99633

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

「掀冊講古」系列——從苑裡的古地名看平埔抗爭

【掀冊講古——從苑裡的古地名看平埔抗爭】

從地名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先人生活及抗爭的足跡。

在荷蘭殖民者尚未來台前,台灣各地即散落著一些平地聚落,是一群過去被漢人無禮稱作『熟番』的平埔族的居住地,也稱作『社』。

雖然平埔族多因強勢漢文化的介入而難以與漢族區辨,但我們目前的生活中,還是存有一些平埔文化遺緒。譬如今天台灣福佬人有拜「地基主」、客家人有拜「土地龍神」之習俗,即源自平埔族對祖靈「阿立祖」的祭拜。

屬平埔族的道卡斯族宛裡(Wanrie)社就位處於目前的苑裡鎮,社名念起來就是台語的苑裡。自古,通霄、苑裡、大甲三個沿海地區,即是緊密的生活圈,也是名鎮四方的道卡斯族「崩山八社」社址。
崩山八社中的宛裡社、房裡社、日北社、貓盂社等四社,座落在目前苑裡鎮的行政轄區內。苑裡古稱即是『蓬山』(取『崩山』諧音)。

學校的台灣史不教的是:自16世紀開始遭遇外來勢力統治以來,崩山八社的祖先就曾展現抵抗壓迫的精神,先後於清康熙38年(1699)及清雍正9年(1731)組織人民抗官事件喔!在抗爭的精神與實踐上,相比現代版的社會運動,有過之無不及呢。

康熙年間爆發的「通霄事件」,漢人通事徵派無度、剝削社民,引發通霄社民反抗,最後政府必須派出大軍、煽動他族平埔社民,共同血腥鎮壓通霄社。地方官員事後檢討說:政府確實對番人太過苛刻,因而應特別保護原住民財產,特別是應該禁止漢人請墾番地。可惜的是,此事件後,清朝政府並沒有更尊重平埔族人與他們的土地,反而學了一手操弄族群、使其相互牽制的策略,演化為日後鎮壓地方反官事件的基本模式。

另外一起,史上最大『熟番反抗』的大甲西社事件更為壯烈,爆發原因也與其他原住民抵抗高壓統治的事件一樣:徭役過重、徵課無度,甚至欺壓番婦。忍無可忍,大甲西社起義抗爭,其他小社也陸陸續續加入抗爭行列。社民團結和抗爭力道之大,迫使清朝政府在台灣的統治從中部被截斷成南北兩塊。
想像一下有人癱瘓現在的台一線,清朝政府當然是緊張的很,只能緊急從大陸福建調派大批兵力,並以分化的方式,『以客制番』、『以番制番』,最後,甚至使出美其名『堅壁清野』的戰略,實則放火打劫、大規模屠殺反抗各社,方才穩住政權。

不過啊,先人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,無能的政府只能靠暴力才能勉強維持其搖搖欲墜的政權。神似今年初,324在台灣的行政院和香港佔中氾濫的國家暴力不是嗎?

---
掀海風團隊接下來固定時段會繼續掀冊、掀苑裡小故事,也邀請大家繼續發摟我們的海風頻道喔!

(圖片來源/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)

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

「掀冊講古」系列──台灣鐵路海岸線的小故事

【掀冊講古系列──台灣鐵路海岸線的小故事】
🚃1908 年(明治 41 年),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,當時的縱貫鐵路走山線,坡度過陡,運輸效率受限,且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台灣景氣良好,縱貫線無法因應逐漸增加的客貨運輸需求 ,造成不少貨物堆積於車站內無力運送,爆發「滯貨事件」(1917年,大正6年),從海外要運入台灣基隆港的貨品全部堆積在各地火車站中,商家虧本。時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因而決定於竹南─彰化間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。

🚃
海線興築之初,發生了一段小插曲:由於海岸線鐵路規劃中沒有通過台中,曾引發臺中市民的抗議,在動工前曾有「海線變更期成同盟會」的出現,聲言要發動全市罷工抗議。唯在明石的強悍立場下,海岸線仍依原計畫興建。
海岸線鐵路於1919 年(大正 8 年,民國 8 年)動工,首段路線於1920年12月15日通車,自台中線王田驛(今成功車站)至清水,時稱「王田」支線。此後,鐵路陸續推進,全線於1922年(大正 11 年)10月11日宣告峻工。

此後,貨運列車行經竹南(或彰化)時改走海線,使得運輸問題從此大為改善。鐵道一分為二,不僅是鐵路的分道揚鑣,也從此區分了苗栗縣人文、政治版圖的山線、海線之分。
另外,也因海線火車的通車,加上苑裡最先發展起來兩條老街:房裡街和貓盂街在械鬥和林爽文之亂中遭燒毀,天下街因而成為苑裡最重要的商業、政治核心,位處商業帶的「城外媽祖」慈和宮,也日漸較「城內媽祖」房裡順天宮來的香火鼎盛。
由此可見,重要交通運輸所行經的路線,改變的不只是人與貨物在空間移動的速度而已,更是關乎於人們的生活空間意義與聚落形式。

🚃
由於沒有山線的彎道與爬坡,海岸線鐵路較為省時,長途列車大都行走此線,通車後一度取代山線成為縱貫鐵路的主線。直至1979 年(民國 68 年)西部幹線鐵路電氣化後,經過苗栗、台中縣市首要城鎮的山線鐵路逐漸勝出。海線鐵路往來列車班次減少,淪為支線地位,小站也成為甲種簡易小車站,列車停靠班次、人事編制均減少。
鐵路運量逐漸萎縮,海線小車站也迅速沒落,周邊發展停滯,每日進出客貨量減少,站房改建較不迫切,大山、新埔火車站反而因此保留原始的風貌,成為見證海線鐵路創建的歷史建築。
(圖為:1920年海岸線先行通車至清水站之示意地圖;最靠近海岸的新埔火車站;曾經是重要貨物集散、轉運站的大山火車站)

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

「掀冊講古」系列——苑裡紅磚與聚落變遷

【「掀冊講古」系列——苑裡紅磚與聚落變遷】

又到了掀冊講古的時間啦~(有要參加我們小旅行的朋友,要看到最後喔,有伏筆~)

大家還記得Smile大哥的畫作『水圳年華』嗎(https://goo.gl/UXJHUw)?

畫作中除了流水、絲瓜、青蛙與小動物們,還有一面很搶戲的紅磚牆。紅磚是苑裡幾乎處處可見的傳統建築材料,原因無他,正是因為苑裡除了藺編產業、農漁業外,磚業也曾鼎盛一時,當地人「起厝」就地取材,自然少不了「紅磚」這個元素啦~

有句話說「磚窯場逐土而居」,製磚最重要的原料是「土」,因而「磚」的品質與特色,如同農產品一樣也很看地方的風土條件。苑裡紅磚的原料是來自附近火炎山區的「風化頁泥岩」,黏性極佳,適合製磚,因而在在民國60~80年間,台灣經濟起飛、建築業鼎盛時期,苑裡山腳地區,就有4家磚窯場(榮信、現代、佳代、金良興)、紛紛建廠。可見,泥土的特性,形塑出不同的地方特色與風土民情,搭配地方水文地理,也孕育不同的產業與文化。

近廿年因水泥建材興起,磚瓦市場需求驟減,磚窯廠陸續關廠,苑裡目前僅剩下金良興磚廠一家。

建材的改變,從土角、茅草、木頭到磚瓦,以及現代的鋼筋水泥,除了見證了聚落從臨時居所進階至永久居住的穩定,也窺見了村落地貌的改變。對於磚的認識,也是我們對聚落發展以及在地文化的認識,重新反思人與土地和聚落的連結

苑裡掀海風舉辦在地小旅行,我們希望要帶給旅人的是,對於自己生活以及土地的重新再發現和省思。

在這裏,留一個有獎徵答題目給要參加「苗栗人X苑裡掀海風」「苑你,回家」的旅人朋友,活動當天,在山腳國小講紅磚的故事時,如果有先看過我們的網宣,且回答得出根據上面所擬的有獎徵答題,我們就會有神秘小禮物喔!XDD

(圖\房裡蔡家古厝門樓門檻地磚。凹下去的部分,據說是當年蔡家生意興隆,門庭若市、店客如織踩踏,磨成凹槽。

————

「苑你,回家」在地小旅行
活動海報|https://goo.gl/W6bYJU
活動夥伴「 苗栗人」粉絲專頁|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iaolipeople

————
【支持苑裡掀海風】
若妳/你支持我們的理念,除了參加小旅行、藺編教作以及我們週期性舉辦的活動外,也可以支持一下我們的合作社農產品喔:https://goo.gl/wQGxo6